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资讯中心  >  正文

期货公司转型发展路径更加清晰

来源:期货日报   时间:2023-04-26 00:03:20

“期货公司创新发展新机遇”系列报道之一

编者按

随着《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》《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》修订征求意见的结束,以期货和衍生品法为核心、以证监会部门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体,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正加速形成,期货公司即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。即日起,本报推出“期货公司创新发展新机遇”系列报道,探讨行业发展格局及创新业务展业模式,为期货公司创新发展积蓄力量,促进我国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。


(资料图片)

今年以来,《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》《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》先后迎来修订,期货公司自营业务、保证金融资业务等业内呼吁多年的重要业务有望正式“开闸”。在新的发展机遇下,作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重要力量,期货公司的角色定位和发展路径也愈发清晰。

据记者了解,业务范围受限是近年来制约期货公司创新转型发展的瓶颈所在,部分期货公司面临“增收不增利”的难题。

宏源期货董事长王化栋告诉记者,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,近年来监管部门逐步放宽了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,允许其开展资产管理、投资咨询业务,同时可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期现业务、做市业务、场外衍生品业务等,但整体来看,国内期货公司利润来源仍以经纪业务为主,主要业务也集中在场内市场。

要更深层次对接日益多元的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,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需要进一步放开。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修订后的《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》将为期货公司提供更为宽松的创新环境和广阔的业务领域,也能够提升期货公司的市场地位。

根据《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》征求意见稿,期货公司展业范围将进一步丰富,其中做市业务和衍生品交易业务将被纳入期货公司本体经营范围,同时新增期货自营和期货保证金融资业务。在王化栋看来,这将有助于期货公司整合各类业务、场内与场外结合,提升期货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和经营能力。在由期货经纪商向综合衍生品服务商的转型之路上,期货公司将迈出关键性一步。

民生期货首席风险官丁玉峰对记者表示,期货公司将向全面综合型金融公司转型。除经纪业务、资管业务、投资咨询业务外,以往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的做市业务和场外衍生品业务,未来可以由期货公司直接开展,公司管理隔离减少,业务协同优势增加。另外,自营业务、保证金融资业务、境外业务将成为期货公司实现突破、打开盈利空间的关键,特别是自营业务将极大地促进业内具备交易能力的优秀人才的沉淀。

“可以预见的是,国内头部期货公司会更受益于业务的拓展,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,依托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发展,其地位提升会更加明显。”丁玉峰说。

物产中大(600704)期货副总经理景川也认为,未来期货公司的业务版图将快速拓展,改变期货公司长期以来相对单一的收入模式,并提升核心竞争力。期货公司也将在向综合衍生品服务商转型过程中乘势而上、展现更大作为。

记者了解到,目前境外期货公司在传统的交易和结算代理业务之外,还可开展资产管理、投资顾问、做市交易、现货贸易、融资、跨境服务等多项业务。王化栋表示,新办法落地后,我国境内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有望突破传统经纪业务模式,从“专业”迈向“专业+综合”,在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,为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提供更加多样化、综合化的产品和服务。

“随着自营、融资等多项业务的放开,期货公司的资本实力、风险控制及信评授信等水平将得以提升,与国外期货公司的差距也将逐渐缩小,有望在大宗商品全球定价体系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。”景川说。

五矿期货总经理张必珍告诉记者,金融行业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。在这方面,国内期货公司有着独特优势,一直以来将服务实体作为发展的核心。

“总的来说,当前我们与国际期货经营机构相比仍有差距,国内期货公司还需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技术水平,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竞争。”张必珍认为,随着后续利好政策的落地,国内期货公司与国际期货经营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将越来越频繁。在此过程中,国内期货行业也将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。

X 关闭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每日造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  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